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廣東公務員考試網(www.ncjq.com.cn)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熱點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國家發展、民族復興高度,明確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大任務,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不斷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五千年前的尚玉的良渚文化,四千年前都邑的陶寺遺址,三千年前商朝的殷墟甲骨,兩千年前播種的農耕鐵器,一千年前推崇的儒學復興到如今經濟科技加持的現代文化,方寸之間窺日月星辰,斗轉星移之間見中華文明。當今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唯有中華文明弦歌不絕,碩果僅存,其中的緣由或包容、或博納,不一而足,但當歷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山水古城與高樓大廈相交融之時,回望來路,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知所從來,方明所往,這觥籌交錯的光影背后是五千年來的文化根脈,是從未斷絕的文化自信。
【綜合分析】
從80后到90再到00后,我們的不斷成長,為文化傳播發展奠定了自信生態的基礎。潘魯生說:當今的年輕人覺得漢服比奢侈品更有味道。這背后彰顯的是中國新一代的文化自豪與文化傳承。小時候讀的是唐朝的詩,背的是宋代的詞,寫的是中國的漢字,中華文化的基因深深烙印在心中,我們從心底里覺得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是最精深的文明,唯其如此,傳統文化才能真正以昂揚優秀之姿不斷傳承延續。致廣大而盡精微,只有每個人真正認同并傳承文化根脈,才能讓傳統文化真正延續,才能真正成就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
從一眼如畫的《只此青綠》到北京冬奧的折柳送別,從重慶洪崖洞的《梅見夜宴》再到河南衛視的《敦煌飛天》,千年文化熱潮已興,以歲月之名,以國人之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也是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的文化沃土,當整個社會從國民到國家我們都知道自己的來處,認同自己的來處,讓大眾在一紙斑駁,千年傳承的背后,透過金戈鐵馬,透過霓裳華服來領略中華文化的瑰麗壯美,堅定文化自信。
古有《尚書》《春秋》,今有國潮、漢服不斷興起,我們有著最優秀的傳統積淀,也有著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傳承之才。再優美的山水詩意,再優美的古琴音律,再絕色的歌舞斗艷如果僅僅藏于樓閣之中那依舊是暴殄天物,只有真正有人將此情此景此美此樂展現在觀眾眼前才能讓人領略到傳統的壯美,古今的豪情。從網站的花好月圓夜再到央視的《典籍里的中國》,創作者用不同或者說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傳統文化真正融于百姓生活之中,讓我們聽得清、看得見、賞得明傳統文化之美。
于當代,再聞黃鐘大呂,于此刻,再觀古匠芳躅,傳統是唐詩宋詞,是元曲漢賦,是中秋佳節,是古琴歌舞,是驍勇善戰,也是山水之音,五千年的延續,五千年的傳承,歷史告訴我們唯有堅定相信才能賡續中華民族之魂,才能見證鼎盛之時。輝煌發端于苦難,苦難孕育著輝煌,在這條漫漫長路之上,只有真正堅定文化自信才能顛撲不破,披荊斬棘。